《樱桃的滋味》简介:

阿巴斯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意电影大师,一生拍摄了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电影巨匠的一致推崇。1997年,阿巴斯凭借《樱桃的滋味》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之后《何处是我朋友家》《橄榄树下的情人》《随风而逝》等作品均获国际大奖。

阿巴斯的电影,用镜头凝视平凡人世,纯粹、简朴的故事给人以*单纯的感动。影像风格简洁而富有诗意,洋溢着人文情怀与哲学思考。《樱桃的滋味》是阿巴斯一生导演历程的珍贵总结,详尽而深刻地呈现了阿巴斯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是一部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电影沉思录。

《樱桃的滋味》摘录:

孩子与成人有四个不同元素。孩子没有拥有或保存的本能,争吵时没有恨的观念,不重视外表,以及倾向于在表达感情时相对自然。总体来说,孩子有更自由的人生观。他们不会把事情搞复杂。他们没有隐秘的动机,很少意识到在世界面前自己的样子和声音。 … 他们毫不注意惯例和传统。孩子提醒成人,我们应该继续惊奇于周围的世界,我们不应该这样冷漠地看待生活,我们应该睁开眼睛庆祝当下。孩子们如此乐于接受,那样淘气,总是以惊人的明晰清楚无误地表达自己。… 他们间接地教会大人如何尽可能透明地与人交流以及如何限制悲观主义。(119) 无自我意识,孩子般的敏感 我意识到我们所有人出生时都是完整的人,而直到那时起,因为社会要求我们不做自己,才开始有了缺陷。我们出生时自然而淳朴,之后几十年后死去时成了不自然的存在。如同某人曾说的,我们并非生而为蚕,再变成蝴蝶。我们出生时是蝴蝶,之后变成了虫。(193)

《樱桃的滋味》目录:

"目录
前言
沙漠里的人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译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