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黑暗:写给《索尔之子》》简介:

-编辑推荐-

《索尔之子》

一部像考古工作一般深入大屠杀这个“我们之间的黑洞”的电影

一次在光与影、黑与白、清晰与虚化中对四张幸存照片的直接见证

×

《走出黑暗》

一封艺术史家写给电影导演的长信

一次对大屠杀所打开的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的追问

围绕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记忆和见证的可能性,《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成功地将这个不可再现的魔鬼再现于银幕,他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的剖析。

-内容简介-

面对历史的“黑洞”,我们可以做什么?走出黑暗,是可能的吗?这是法国著名艺术史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在写给《索尔之子》导演拉斯洛•奈迈施的长信中试图探寻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主体部分。

四张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的照片构成了《索尔之子》核心情节所主要参照的历史证据,这些照片重新把大屠杀不可再现与不可想象的问题带回我们的视野。在本书附录的《四张从地狱抽出的底片》一文中,乔治•迪迪-于贝尔曼结合奥斯维辛幸存者的回忆,梳理了这四张重要的历史照片的背景与来历。

电影理论学者李洋(大旗虎皮)所撰写的译后记在全面回顾西方大屠杀电影的历史的基础上讨论了其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走出黑暗:写给《索尔之子》》目录:

目录
总 序 | 重拾拜德雅之学
走出黑暗:写给《索尔之子》
附 录 | 四张从地狱抽出的底片
译后记 | 西方大屠杀电影的历史及其伦理困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