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上的城市》简介:

《城记》出版五年后,新华社记者王军再推出《采访本上的城市》;与《城记》一书着重于宏观层面的叙事不同,此次作者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继续来反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中国式的造城运动。

《采访本上的城市》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解剖;同时直击当前中国城市与建筑领域中的大事件、大热点,包括中央行政区外迁之争、国家大剧院、鸟巢体育场、CCTV大楼、国家博物馆改扩建等争论。作者均对这些争论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安德鲁、贝聿铭、库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筑师,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全书仍采用了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分为“非常城市”、“非常计划”、“非常规划”、“非常建筑”、“非常拆迁”、“老北京”、“老南京”七章。前五章在“不同往常”的基调上,完成对城市现象的全方位观察与反思,又在最后两章,以北京和南京作为具体案例解剖。其中,《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获得温家宝总理批示,并在中国城市规划界引起轩然大,作者对这场轩然大又作了持续性调查,使得中国式规划的困境得以充分暴露。

《采访本上的城市》,取这样的书名,是因为它代表了作者王军的一种生存状态——拿着采访本到城市里去。就这样,作者在现实中寻找着历史的答案,手捧采访本,踏访一个又一个城市,写下一篇又一篇报道。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作者完成了对中国城市化浪潮的调查性思考,以及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回顾。

全书由一个个故事连缀而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情节上的联系或有或无,思路连绵却也独立成章,在激流勇进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这个空间的实体(街道、街区、居民等)的生死毁灭和悲痛哀伤,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采访本上的城市》摘录:

麻省高速路管理局的官方文件称,波士顿有着世界级的交通问题,祸因是高速路横贯市中心。当年为修这条道路,两万居民被迫拆迁,换来的却是城市被切断了气脉,并引来如洪水猛兽般的车辆,光是这条路,交通拥堵给驾车者带来的损失,每年估计为五亿美元。市政当局不得不斥资146亿美元将高架路埋入地下,买来的教训是:路修到哪里,车就堵到哪里;你越为汽车着想,汽车就越不为你的城市着想 今天,我们不是在谈论交通问题,我们真正谈论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我们必须做一个集体的决定来回答我们要怎样组织我们的生活。交通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我们将街边的停车场变成人行道那将如何?当我们要去修第二条地铁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建快速公交系统?让公交车比小汽车跑得更快!在我们古老的历史性市中心,人们说这里的道路太窄了,不方便公交车的使用。我们说你完全正确,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能再有任何一辆小汽车跑到这里来。很多城市就是这样做的,许多地方只有公交车和自行车能够驶入。我们的工作在朝着怎样的方向?什么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孩子能够骑着自行车到达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我们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安全出行的权利。我们应该思考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可爱的不错的东西,它还是一种权利。

《采访本上的城市》目录:

前言在常与非常之问
1 非常城市
当城市为汽车而造
老城市的瓦解
大马路之痒
街道的异化
波士顿“大开挖”
伟大城市之梦
2 非常计划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水淹均州
美国文化遗产保护传奇
老巴黎的天翻地覆
北京与巴黎的“城市演绎”
3 非常规划
城市规划的圈地玄机
圈地博弈的政策基因
规划编制“三国演义”
中央行政区迁移悬念
“单中心陷阱”
4 非常建筑
贝聿铭收官
大剧院的“孵化”
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之争
奥运巨构的诞生
911后的CCTV
5 非常拆迁
拆迁之惑
“拆迁也有GDP”
住宅双轨制
人民城市喊不出来
6 老北京
老北京的死与生
宣南士乡之殇
从雅典到北京
7 老南京
最后的纠葛
朱偰之死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