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敦煌》简介:

敦煌壁画中,引人注目的形象,除了飞天,就要数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了。从北凉到元代1000年间,不同表现的乐舞,几乎是朝朝各异,代代翻新。敦煌莫高窟也可以说是一部厚重的乐舞形象辞典,大多数洞窟里都保存有形象各异、姿态有别的乐舞,在琼楼峻宇、乐池舞榭中绘着成组成群的乐队和单人、双人的舞蹈,是我国文化史上极为宝贵的艺术财富,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是一本敦煌壁画中舞蹈声乐部分的临摹本,设计上希望在书籍呈现、作品本身与敦煌之间找到一种原始的联系和平衡,尽可能的还原出敦煌的时代感与沧桑感。整书大部分都是手工完成,封面选用了特别定制的毛边纸,采用手工装裱拼贴效果。在内页的设计上,所有的画稿都根据需要设计了不同的残卷效果。呈现出有年代感的凄美,与绚丽摹本的华美形成强烈对比。看上去是残破不堪,但实质是挖掘表现出了特质的美感。同时,这本手工书的制作不仅增强了每本书的不可复制性,更加突出书籍本身的体验感。

《乐舞敦煌》目录:

北凉、北魏、西魏(公元421-556年)
散花飞天
飞天
飞天与千佛
莲池游泳平棋图案
须摩提女三身
力士与玄武
飞天
双伎乐飞天
裸体飞天
莲花龙纹藻井
北周、隋代(公元556-618年)
树下舞乐图
四飞天
平棋图案
飞天
伎乐飞天
飞天三兔藻井
伎乐飞天
散花飞天
说法图中飞天
游泳图
持串铃伎乐飞天
初唐(公元618-704年)
伎乐菩萨
伎乐菩萨
弹琵琶伎乐飞天
弹箜篌伎乐飞天
吹笙伎乐飞天
击鼓伎乐飞天
舞伎菩萨
舞伎菩萨
伎乐飞天
吹笛伎乐飞天
伎乐菩萨
三兔藻井
莲画藻井
四飞天
盛唐(公元704-781年)
伎乐飞天 (弹琵琶)
伎乐飞天(吹箫)
莲花圆光图案
六臂伎乐天
双飞天
伎乐菩萨(左)
盛唐舞蹈
莲台上舞乐图
莲花藻井
散花飞天(左)
散花飞天(右)
观无量寿经变中双人舞
胡旋舞
药师经变中双人舞
中唐(公元781-907年)
舞蹈(对舞)
供养菩萨
舞伎菩萨
伎乐舞菩萨
舞乐图
晚唐(公元781-907年)
童子乐舞图
报恩经变中舞伎菩萨
伎乐菩萨(金刚萨变)
散花飞天与比丘
舞蹈
对舞
宋国夫人出行图
伎乐飞天
云上童子舞乐图
五代、宋、西夏、元代、藏经洞(公元907-1368年)
双人舞乐图
双龙莲花藻井
报恩经变中舞乐图
双人舞乐图
阿弥陀经变中舞乐图
常饰纳妃
持琵琶天王
弹箜篌飞天
吹笛飞天
藏密舞蹈
欢喜佛
安西榆林窟(公元781-907年)
迦陵频伽与白鹤伎乐图
共命鸟与孔雀伎乐图
双人舞乐
东方药师变中双人舞
童子伎乐图
童子乐舞
持莲花化生童子
徒手化生童子
观无量寿经变中舞乐图
伎乐飞天(鼗鼓、排箫)
伎乐飞天(弹筝、击鼓)
拉二胡伎乐菩萨
击鼓伎乐菩萨
北凉、北魏、西魏(公元421-556年)
散花飞天
飞天
飞天与千佛
莲池游泳平棋图案
须摩提女三身
力士与玄武
飞天
双伎乐飞天
裸体飞天
莲花龙纹藻井
北周、隋代(公元556-618年)
树下舞乐图
四飞天
平棋图案
飞天
伎乐飞天
飞天三兔藻井
伎乐飞天
散花飞天
说法图中飞天
游泳图
持串铃伎乐飞天
初唐(公元618-704年)
伎乐菩萨
伎乐菩萨
弹琵琶伎乐飞天
弹箜篌伎乐飞天
吹笙伎乐飞天
击鼓伎乐飞天
舞伎菩萨
舞伎菩萨
伎乐飞天
吹笛伎乐飞天
伎乐菩萨
三兔藻井
莲画藻井
四飞天
盛唐(公元704-781年)
伎乐飞天 (弹琵琶)
伎乐飞天(吹箫)
莲花圆光图案
六臂伎乐天
双飞天
伎乐菩萨(左)
盛唐舞蹈
莲台上舞乐图
莲花藻井
散花飞天(左)
散花飞天(右)
观无量寿经变中双人舞
胡旋舞
药师经变中双人舞
中唐(公元781-907年)
舞蹈(对舞)
供养菩萨
舞伎菩萨
伎乐舞菩萨
舞乐图
晚唐(公元781-907年)
童子乐舞图
报恩经变中舞伎菩萨
伎乐菩萨(金刚萨变)
散花飞天与比丘
舞蹈
对舞
宋国夫人出行图
伎乐飞天
云上童子舞乐图
五代、宋、西夏、元代、藏经洞(公元907-1368年)
双人舞乐图
双龙莲花藻井
报恩经变中舞乐图
双人舞乐图
阿弥陀经变中舞乐图
常饰纳妃
持琵琶天王
弹箜篌飞天
吹笛飞天
藏密舞蹈
欢喜佛
安西榆林窟(公元781-907年)
迦陵频伽与白鹤伎乐图
共命鸟与孔雀伎乐图
双人舞乐
东方药师变中双人舞
童子伎乐图
童子乐舞
持莲花化生童子
徒手化生童子
观无量寿经变中舞乐图
伎乐飞天(鼗鼓、排箫)
伎乐飞天(弹筝、击鼓)
拉二胡伎乐菩萨
击鼓伎乐菩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