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与珍珠》简介:

编辑推荐

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气息。

本书由著名作家陈丹燕、陈保平等采访武康大楼里的居民,由居民们讲述这座大楼的历史。受访者有画家、大学教授、建筑系教授、作家、医生、物业经理、公司职员等多种身份,叙述了武康大楼和中国、上海近现代百年的历史,讲述了当时的文化演艺界人士以及公司职员等的丰富生动的人生故事。宋庆龄、孔二小姐、赵丹、王人美、巴金、郑君里、孙道临、秦怡、谢晋、王文娟等文化演艺界人士,在这座大楼以及附近穿梭,读了犹如身临历史之境。一户户普通居民以及他们的儿女的故事,传达出上海人的尊严、品味、情趣、自信和乐观等。书中,将注意力和立足点放在上海武康大楼社区民众的真实生活和存在上,弄堂历史、婚丧习俗、职业生涯、邻里亲情等被惟妙惟肖地讲述出来。寻求共同构筑的集体记忆,通过口述史记录民间的生活,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文化基础。

全书有六十多张采访现场拍摄的照片,以及一个嵌入书中的小视频——武康大楼的影像与声音,增强了图书的历史感、生动感、现场感。

内容简介

上海是开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蕴含和强烈的艺术气息。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 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其后一些文化演艺界名流均入住此间,现今积极开展居民自治和弄管会自治,国际化程度高。

口述历史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并广为世界各国应用的公众记忆历史的记录方式。口述历史相较于大历史,是一种公众记忆的微观历史。口述历史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档案、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口述史是为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留下鲜活资料的重要途径,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记忆的重要载体。居民口述历史从平民的角度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见证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本书由出版家陈保平、作家陈丹燕采访武康大楼里的居民,由居民们讲述这座大楼的历史。通过口述史记录民间的生活,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文化基础。《武康大楼口述史》,为中国城市居民、社区民众的口述史写作,提供了先例和路径。

《蚌壳与珍珠》目录:

概述 “登陆船”西来东泊 /陈保平 3
居民访谈 他们的集体记忆 /陈保平 29
沈亚明(1950年入住)35
黄淑芳(1950年入住)63
邱锦云(1952年入住)71
林江鸿(1954年入住)77
周炳揆(1956年入住)115
许宝英(1959年入住)135
唐桂林(1959年入住)161
童荣生(1963年入住)175
王文娟(1965年入住)199
王勇(1969年入住) 217
刘瑞璐(2006年入住) 241
张霞 亚当(2007年入住) 267
童明(2020年入住) 299
柏祖芳(2009年进入居委会工作) 333
杨寄强(2013年起担任物业经理) 345
葛昌盛 周伟都 沈永余(武康大楼房管员、湖南房管所测估员、武康大楼管理员)353
沙永杰(武康路保护性综合整治总规划师) 369
访谈之外 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工作记录 393
《关于在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收集街区居民口述史的建议》及答复 394
湖南街道社区口述历史项目计划书 398
湖南街道社区口述历史项目系列会议记录 402
关于武康大楼历史文物、资料收集的方案 434
亲历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历史采集(吕正) 435
从户籍资料看新中国成立前后武康大楼居民变迁情况(陈保平) 439
附:武康大楼1920年起部分住户名单 442
在卷宗中触摸武康大楼历史(刘烨) 448
武康大楼外打卡游客调查综述(陈丹燕 陈保平) 450
附:武康大楼打卡人调查表 452
关于口述史文本的讨论 454
关于注释(江岱) 475
后记 大家来写历史,留下城市文脉/陈保平 47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