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为业》简介:

【编辑推荐】

杰拉尔德·格拉夫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这本《以文学为业》是他关于文学教育体制史的经典著作,也是美国文学博士课程中的常见教科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美国文学教育体制的发展历史,内容清晰,论证有力,并引用了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格拉夫教授想要强调的是文学教育的“过程”,即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文学理论的结果,还要让他们理解取得这些结果的过程。

如果你对美国文学教育体制的发展历史感兴趣,这是一部不应错过的基础理论文献。

【内容简介】

《以文学为业》挖掘出了长久以来我们已经遗忘的、曾经创造了我们现在正在阅读的文学体系的理念与争论。杰拉尔德·格拉夫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近代文化体系的激烈碰撞,以及在一个世纪以前我们是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的。

文学研究者的观点分歧往往不为本科生所知,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人们假定,学生应该知道他们的老师通过争论得出的结论,却不需要知道产生这些结论的争论。文本不会告诉我们它们要说什么,而为了有效地针对文学进行阅读和写作,学生需要批判性的对话以及批判论证的语言。

【名人评价及推荐】

[本书]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研究著作,他向我们展示了制度是如何塑造文学思想的,并提出了关于如何改变它们的建议。

——《诺顿理论与批评选集》

《以文学为业》摘录:

教育从业者认为学院生活里的社交联结比一个学生实际可能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诺厄·波特就曾十分雄辩地论及“默默塑造学生的内在并为之注入活力”的“公共社交生活”,以及“在这个国家需要更多”英国那种启迪了很多学者的、“紧密而无处不在的公共生活和社会纽带”。将同届学生凝聚起来的情感是这种公共社交生活的关键。波特提到了“‘届’与‘同届’这些词汇的神圣意涵”;他称同届为“一个迷人的圈子,学生在其中收获了他大部分的友谊,也找到了他最喜爱和珍视的组织”,他怀疑“一个没有固定的届的美国学院是否能有有效的公共生活”。 耶鲁的波特和普林斯顿的麦考什这样的保守派极力反对艾略特提出的自由选课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一旦学生可以自由选课,同一届学生之间经验的共同性就会被破坏。另一方面,在教育改革者看来,德国大学的突出优点之一恰恰就在于“没有届的概念,不根据学生的年级来给他们分类”。当吉尔曼于1876年成为新设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校长时,他推行的最激进的措施之一就是取消传统的四年制,鼓励学生在选课时不用考虑年级,在完成课程要求的情况下尽快毕业。

《以文学为业》目录:

二十周年版序言
致谢
第一章 导论:人文主义神话
第二章 传统学院
第三章 演说文化与英语教学.
第四章 调查研究者(1):新兴大学
第五章 调查研究者(2):文学系的起源
第六章 通才的反对
第七章 开端的危机:1890—1915年
第八章 学者与批评家:1915—1930年
第九章 寻找一种秩序准则:1930—1950年
第十章 通识教育与批评教学法:1930—1950年
第十一章 历史与批评:1940—1960年
第十二章 大学里的现代文学:1940—1960年
第十三章 美国文学研究的前景
第十四章 从白手起家到成为惯例
第十五章 传统与理论
注释
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