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评论·诗人访谈》简介: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Paris Review)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之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收录以下十八位诗人的长篇访谈:玛丽安·摩尔、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布莱兹·桑德拉尔、乔治·塞菲里斯、安妮·塞克斯顿、菲利普·拉金、约翰·阿什贝利、德里克·沃尔科特、W.S.默温、奥克塔维奥·帕斯、耶胡达·阿米亥、伊夫·博纳富瓦、切斯瓦夫·米沃什、特德·休斯、加里·斯奈德、谢默斯·希尼、罗伯特·勃莱、杰克·吉尔伯特。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摘录:

《巴黎评论》:没有孩子对诗人有好处吗? 吉尔伯特:如果我有孩子,我不可能过着我这样的生活。以前有句话说,每个婴儿都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我就不可能流浪,也不可能抓住那么多机会,或是过贫困的生活。不可能浪费我生命中的一大块。但我这样的生活,对别人来说会是个错误。对好人,聪明人。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目录:

玛丽安·摩尔(1961) 明迪/译
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1965) 骆家/译 刘与伦/校
布莱兹·桑德拉尔(1966) 周杨/译
乔治·塞菲里斯(1970) 凌越、梁嘉莹/译
安妮·塞克斯顿(1971) 张逸旻/译
菲利普·拉金(1982) 阿九/译
约翰·阿什贝利(1983) 马永波/译
德里克·沃尔科特(1986) 杨铁军/译
W.S.默温(1987) 伽禾/译
奥克塔维奥·帕斯(1991) 叶春/译
耶胡达·阿米亥(1992) 欧阳昱/译
伊夫·博纳富瓦(1994) 秦三澍/译
切斯瓦夫·米沃什(1994) 李以亮/译
特德·休斯(1995) 范静哗/译
加里·斯奈德(1996) 许淑芳/译
谢默斯·希尼(1997) 罗池/译
罗伯特·勃莱(2000) 赵嘉竑/译
杰克·吉尔伯特(2005) 柳向阳/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