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人》简介:

◆最具勇气的大屠杀写作经典,揭露一段尘封60年的惊人往事,颠覆主流“二战”史观念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如侦探小说般丝丝入扣的历史著作

◆乔治·斯坦纳、托尼·朱特、波兰前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一致推荐

···

【内容简介】

1941年的一个夏日,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的一半人谋杀了另一半人:所有的犹太男人、女人和儿童,共计1600人,仅7人幸存。镇上的犹太人被棍打、溺毙、烧死,这一系列恶行并非出自抽象的“纳粹”,而是拥有真实面孔和姓名的人们,这些犹太人所熟识的人:他们过去的校友、向他们买牛奶的人、与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他们的邻人。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犹如一本侦探小说,7月那一天发生的事被一步步复原和重构。格罗斯在本书中以“二战”期间的波兰—犹太关系为讨论核心,揭开了人类现代史上公认的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也引导我们思考普遍潜伏的危险:人类的兽性在何种情况会被激发?为何会有民族之间的仇恨?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民族失败和黑暗的历史?

本书为我们反思历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立场,它是几十年来关于波兰—犹太关系最重要的研究,亦是大屠杀写作的经典。

···

【媒体及学者推荐】

对战争引发的人类兽性的重要论述。

——《纽约时报书评》

·

就像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永远不会终止……仇恨就这样在人类本性中渐渐根深蒂固,随时可能再次爆发。《邻人》就是给我们的预警。

——《洛杉矶时报》

·

《邻人》是一本真正具有先锋性的著作,是大师级历史学家的杰作。杨·格罗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震人心魄的悲剧故事,他讲故事的技巧、对叙事的把握都炉火纯青。本书已经在波兰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反响,它凭借一己之力,强行撬开了波兰现代史上紧闭的、沉痛的一章。但《邻人》并不仅仅是关于波兰的,它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族问题做出了激动人心的反思。没有哪个经历过或研究过20世纪的人,能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托尼·朱特,著名历史学家

·

这本小书揭露了一个被尘封了60年的惊人故事,也在波兰开启了一轮新的自我反省。但本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普通人”为何会突然心甘情愿地变成“刽子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能从“民族性”的历史中学到什么?让当代人为前几代人犯下的过错承担一定责任,还是抱着“父债子还”的观念让子女因其父辈的罪过遭到报应,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我们应如何画定?对于这些问题,杨·格罗斯没有轻率地做出回答,但他所讲述的故事让我们以新的视角、新的立场来思考它们。

——戴维·恩格尔,纽约大学历史系希伯来与犹太研究教授

·

不论是从宽泛的“二战”时期犹太大屠杀问题来看,还是从波兰社会对大屠杀之反应这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来看,《邻人》都无疑是这十年来我所读过的最重要的书之一。本书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以炉火纯青的叙事展现出来。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仍对其中描写的事件震惊不已,同时又对作者在处理这个沉痛、艰难、复杂的主题时所展露出的智慧与技巧感到由衷敬佩。

——安东尼·波隆斯基,波兰犹太史学者、布兰戴斯大学犹太学教授

···

【编辑推荐】

◆《邻人》是波兰裔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杨·T. 格罗斯的代表作,一经出版就在波兰和英语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本书已在德、意、荷、西、法等多国出版,曾入选美国国家书评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最终决选书单。

◆本书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主流史学观点,质疑“二战”期间波兰人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二战”史上的“弱者”波兰人,也自发性地参与了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其残忍程度,有时更甚于纳粹。

◆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研究著作的写法,本书更像是一起残忍谋杀案的调查报告,一本追究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的侦探小说,叙述的故事性和画面感极强,层层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接近真相。

《邻人》摘录:

极权主义的政治方法与其政治目标一样,会使社会彻底瘫痪,而这些政治方法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对憎恨(resentment)的制度化。服从于斯大林或希特勒统治的人们总是受到怂恿而敌视对方,彼此间的敌意就如兽性的本能一般。社会中任何细小的裂痕最终都会迸裂为鸿沟,任何对立情绪都会不断恶化、加剧。

《邻人》目录:

致谢
前言
事件梗概
资料来源
战前
苏联占据时期(1939—1941)
苏德战争的爆发和拉兹沃夫大屠杀
准备
谁谋杀了耶德瓦布内的犹太人?
谋杀
掠夺
私人传记
不合时宜
人们记得什么?
集体的责任
对资料的新诠释
有可能同时成为受害者和施害者吗?
通敌
对斯大林主义的社会支持
为了一种新的史学
后记
图片资料
注释
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