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子》简介:

2009年是吴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逝世四十周年。出版本书,是为纪念吴晗先生,缅怀他在史学上的成就,促进历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本书共选辑了作者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历史论著共四十篇。为便于读者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发展的过程,基本根据文章发表次序先后排列。本书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一本历史文集。

目录

昆仑奴考

汉代之巫风

盟与誓

南人与北人

廷杖

注籍

稿费

路引

当铺

说士

史话

旧史新谈

古代的斗将

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

阵图和辽宋战争

度牒

古代的服装及其他

谈烟草

古人读书不易

古人的坐、跪、拜

……

……

《历史的镜子》摘录:

宋人张端义在他所著的《贵耳集》中有一段话: 古今治天下多有所尚,唐虞(小编注:唐尧、虞舜)尚德,夏尚功,商尚老,周尚亲,秦尚刑法,汉尚材谋,东汉尚节义,魏尚辞章,晋尚清谈,周隋尚族望,唐尚制度文华,本朝尚法令议论。   把每一个时代的特征指出。“尚”从纵的方面,可以说是时代精神,从横的方面,可以说是社会风气。   一时代有它的特殊时代精神——社会风气,也就是有所“尚”,这是合乎历史事实的。成问题的是所尚的“主流”,是发端于“治天下者”?是被治的下层民众?是中间阶层的士大夫集团?   就历代所“尚”而说,三代渺远,我们姑且搁开不说,秦以下的刑法、材谋、节义、辞章、清谈、族望、制度文华、法令议论,大体上似乎都和小百姓无干,治天下者的作用也只是推波助澜,主流实实在在发于中层的士大夫集团,加以上层的提倡,下层的随和,才会蔚为风气,滂薄一世。不管历史对所“尚”的评价如何,就主流的发动而论,转变社会风气,也就是所谓移风易俗,只有中层的士大夫集团才能负起责任。   就上述的所“尚”而论,有所“尚”同时也有所弊。社会风气的正常或健全与否,决定这一社会人群的历史命运,往古如此,即在今日也还是如此。例如秦尚刑法,其弊流为诽谤之诛,参族之刑,残虐天下,卒以自灭。东汉尚节义,固然收效于国家艰危之际,可是也造成了处士盗虚声,矫名饰行,欺世害俗的伪孝廉、伪君子。 晋尚清谈,生活的趣味是够条件了,其弊流为只顾耳目口腹的享受,忘掉国家民族的安危。周隋尚族望(唐也还未能免此),流品是“清”了,黄散令仆子弟的入仕,都有一定的出身。谱牒之学也盛极一时,可是用人唯论门第,不责才力,庸劣居上位,才俊沉下品,政治的效率和纲纪也就谈不到了。高门子弟坐致三公,尽忠于所事的道德也当然说不上了。宋尚法令议论,史实告诉我们,宋代的敕令格式,一司一局的海行往往一来就是几百千卷,结果是文...

《历史的镜子》目录:

昆仑奴考汉代之巫风盟与誓南人与北人廷杖注籍稿费路引当铺说士史话旧史新谈古代的斗将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阵图和辽宋战争度牒古代的服装及其他谈烟草古人读书不易古人的坐、跪、拜胡惟庸党案考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论贪污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论皇权论绅权再论绅权明初的恐怖政治论奴才——石敬瑭父子关于魏忠贤谈曹操海瑞的故事谈武则天况钟和周忱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杰出的学者玄奘赵括和马谡爱国学者顾炎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