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碰撞》简介:

本书广泛参考、取舍、提炼来自多国官方与民间的档案材料,尤其是俄联邦新近解禁的档案文献。这些文献在往昔以德国视角为主的记录基础上增加大量苏俄角度的内容,为研究苏德战争提供了新视角。本书考证出一些因政治原因被遗忘或掩盖的战斗,为经典战役加入了更多公正的细节描写,并用准确的数字来量化战斗规模和激烈程度,准确还原了苏联方面的更多事实,更加清晰地展示了战时苏军的实际成就,扭转了以往战史中偏袒德国的倾向,引导人们对苏军形成更加客观的印象和判断。

【从政治、经济、社会因素洞悉更广阔的战争图景】

战争的主干由军事行动构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则从侧面说明了军事行动的存在依据和背景状况,同时也在影响着战场。比如,更详尽地了解红军的军事目标,就能更准确地洞察斯大林在战时和战后的政治目标。同样,披露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情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在社会和经济层面对苏德双方产生了多大影响,注意到破坏军纪及由此引发的暴行是何等的残忍,也能警示我们种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想泛滥引发的罪行和悲剧。

【以有限篇幅叙述真实、完整、精彩的苏德战争】

受益于俄联邦国防部新近公开的大量档案文献、战时材料汇编、新一代西方历史学家们重要的新发现等,本书较1995年版新增了9幅战场形势图、13个附录表格,及约150页注释、参考文献等内容。新增内容不仅有助于更加直观和整体地理解战争走势、重要行动与事件的发展过程,附录中更丰富的参考书目也为读者进一步研究这场战争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帮助和途径。2012年中文版原班人马再度联手打造,译者注多达551条。

本书以公正的视角、严谨的态度、流畅的文笔叙述了整部苏德战争史。书中主要描写了这场战争的始末,包括战前苏德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具体过程、战斗结果,这场战争对战后世界格局造成的影响,并对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战役或是阶段性事件进行了介绍,例如“巴巴罗萨”行动、哈尔科夫战役、库尔斯克会战。除此之外,作者以苏德战争作为叙述主线,同时还介绍了诸如作战双方的盟国军队实力、轴心与同盟两大阵营对于这场战争施加的影响;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述主线、把握战争进程,也有利于他们对这场战争形成更为直观、立体、公正的印象。

《巨人的碰撞》摘录:

如果说斯大林从莫斯科会战中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的话,那么希特勒的结论也一样不正确。德军能挺过来并不是因为“就地死守”的命令,而是因为苏军的目标超过了其执行能力。类似地,德国空军为在霍尔姆(Kholm)、杰米扬斯克及维亚济马以南被迂回包抄的德军据点重新提供补给的能力也让希特勒对航空补给的可行性有一种过分的信心。这两个错误想法会让他在一年后的斯大林格勒自食恶果。

《巨人的碰撞》目录:

修订版序
致谢

序幕 1918—1941年
第一章 红军,1918—1939年
第二章 剑拔弩张,1939—1941年
第三章 苏德两军对比,1941年

战争第一阶段 1941年6月—1942年11月
第四章 德国的猛攻
第五章 苏联的反应
第六章 莫斯科之路
第七章 泥泞季节,1942年春
第八章 “蓝色”行动:德军1942年攻势

战争第二阶段 1942年11月—1943年12月
第九章 “天王星”战役:第6集团军的覆灭
第十章 泥泞季节和作战间歇,1943年春
第十一章 从库尔斯克到第聂伯河

战争第三阶段 1944年1月—1945年5月
第十二章 战争的第三个冬天
第十三章“巴格拉季翁”战役: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第十四章 扫荡侧翼
第十五章 冰雪中的搏杀,1944—1945年冬季战局
第十六章 战争结束
第十七章 总结

附录表格
注释
关于资料的说明
译者说明
参考文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