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简介:

本书作者威廉·詹姆士(1842—1910)是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

全书收集了作者1906年在美国波士顿罗威尔研究所和1907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八篇讲稿,此外,还收集了另外四篇论文。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但没有反对神学的观点,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就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主义的地方,但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认达尔文,又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即既唯物,又唯心,而是认为自己是多元论的。

《实用主义》摘录:

(席勒和杜威)他们说真理的意义不过是这样的:只要观念(他本身只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有助于使它们与我们经验的其他部分处于圆满的关系中,有助于我们通过概念的捷径,而不用特殊现象的无限相继续,去概括它、运用它,这样,观念就成为真实的了。譬如说,如果有一个概念我们能驾驭,如果一个概念能够很顺利地从我们的一部分经验转移到另一部分经验,将事物完美地联系起来,很稳定地工作起来而且能够简化劳动,节省劳动,那么,这个概念就是真的,真到这样多,真到这种地步。

《实用主义》目录:

原编者的话 
献词 
序 
第一讲 当前哲学上的两难
第二讲 实用主义的意义
第三讲 从实用主义来考虑几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第四讲 一与多
第五讲 实用主义与常识 
第六讲 实用主义的真理概念
第七讲 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
第八讲 实用主义和宗教
《真理的意义》序言 
认识作用&n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