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四题》简介:

本书为艺术史研究著作。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明清书法篆刻史,其中,关于王铎的相关研究至今已有15年。本书所收录的四篇文章,写作于不同时期,作者现依据新出现的图像、文献资料,对之进行了增补与修改,为读者学习和了解王铎的书法提供了详实且生动的文本资料。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对王铎本人的书作、刻帖、手稿、信札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考证,还将其同时期的书家、友人的大量诗文集、笔记、信札等做了搜集与细读,使该书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更具客观性。

与此同时,本书对于王铎的书法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史,而是突破了美术的范畴,开始了历史学的转向。透过书中所讨论的问题即可窥见一斑,如宋明之间对王字碑的批评,何以从品格化的“俗书”转向“集字”工艺的缺陷?除了传刻书法,刻帖在保存家族文献与塑造文化身份上有怎样的意义?文本的功能如何影响书家的态度,并在形式上产生巨大的差别?有意识的“作品”对日常书写产生怎样的冲击?为什么王铎旅途中的书作常常显得怪异?一个面目张扬的艺术家,是否就对工具、材料不加选择?这些问题,无不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旨趣。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即可对这些问题了解一二,也可体味作者严谨、新颖的学术思考动向。

《王铎四题》摘录:

唐高宗咸亨三年( 6 7 2 ),僧怀仁奉敕集内府所藏王羲之(303—361)书,刻《大唐三藏圣教序》成,是为中国书法史上集字刻石的开端(见图1)。《集王圣教序》包括附刻的《心经》,篇幅超过2000字,尽管不是王羲之手书,但成为后世学习王氏行书的重要范本,历代书家无不奉为临池圭臬。 受此影响,唐代自玄宗朝以后,各种集王字碑踵武登台,一时至有“十八家”之说。不过这一风气在北宋后期开始衰歇,其原因或与宋代文人习书不重石刻有关。加之翰林待诏多习此书,士人目为“俗书”,在舆论上对集王字碑也有消极的作用。明末清初,沉寂已久的金石学重新振起,集王字碑再次受到学者与书家的重视,碑刻、拓本的发现、考证与研究渐成气候。在这样的学术史背景下,以河南书家王铎(1593—1652)为中心,中国北方出现了新一轮集王字碑的活动。

《王铎四题》目录:


王铎与集王字碑
〇〇三 引 言
〇〇四 一、《圣教序》与唐、宋集王字碑
〇一三 二、晚明学者对古代集字碑的寻访与评价
〇二二 三、以王铎为中心的集王字碑
〇四三 四、王铎书法与集王字碑

王铎刻帖考论
〇六一 引 言
〇六七 一、传世的王铎刻帖
一二一 二、记载中的王铎刻帖
一四五 三、王铎刻帖与家族文化身份

王铎诗文稿的文献价值与艺术趣味
一五七 引 言
一六二 一、文献价值
一七五 二、艺术趣味
一九四 余 论

工具、材料与王铎的书作
一九九 引 言
二〇四 一、工具与材料
二四四 二、对书作的影响
二六九 余 论
二七二 参考文献
二八八 后 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