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绞痛》为张鸣先生近来撰写的时评文章结集,谈及文化、政治、民风、民族、教育、自由、学风等社会让人不忍目视的林林总总。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力和思想见地,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使得人读之如醍醐灌顶。在快感与痛感之间,催人省思,给人启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心绞痛》集合了张鸣先生近来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天下有心人自当体会张鸣先生的良苦用心!
《中国心绞痛》为张鸣先生近来撰写的时评文章结集,谈及文化、政治、民风、民族、教育、自由、学风等社会让人不忍目视的林林总总。作者深厚的史学功力和思想见地,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使得人读之如醍醐灌顶。在快感与痛感之间,催人省思,给人启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心绞痛》集合了张鸣先生近来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天下有心人自当体会张鸣先生的良苦用心!
季羡林经典散文集,“人生三书”之三,书中收录季老晚年回忆亲人、求学经历及恩师,对生老病死进行思考的文章,包括《赋得永久的悔》、《寸草心》、《月是故乡明》、《在德国读书十年》、《八十述坏》、《九十述怀》等精选篇章。季老读世,平和面对种种世相,以睿智练达文风润格,以平时朴素笔调发端,给读者以启迪与心灵慰籍。
继《典型文坛》《典型文案》之后,著名学者李洁非“典型三部曲”压轴力作《典型年度》,乾嘉朴学的功力,当代学术的轨范,重返思想和文学的现场,还原被遮蔽与阉割的真相。六个暗潮涌动的典型年度,一部有血肉和体温的“小”国史。
《名流之流》是丁捷所出版作品中唯一的一部随笔文体。作家自己称之为“浮华语态”。他一如既往,秉承《追问》的勇敢尖锐和《初心》的率性直白,用另一种方式追击伪精英名流,试图为我们这个气喘吁吁的“肥大时代”抽脂刮骨。
季羡林以一身而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我以为,最难能的还是朴厚,因为,在我见过的诸多知名学者(包括已作古的)中,像他这样的就难于找到第二位。——张中行一位令当今学人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一位平易近人的敦厚长者,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有多少轶闻趣事?对于写作他又有着怎样的真知灼见?人们说,季老有弟子三千。身为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老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可谓不遗余力。现在,就让季老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写作的真谛吧!国学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谈写作》,为您讲述季羡林的创作生活,伴您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学术大家季羡林,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撰写的学术著作,逻辑严谨,论证精当,又通俗易懂。他写的散文、小品文、游记,自然、洒脱,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写了一辈子文章的季羡林先生,在写作方面积累了好多经验。本书收入了季先生谈写作的文章,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全球第一互联网脱口秀,视频点击突破3.5亿!】
【音乐、影视、写作三栖才子高晓松的十二堂知识课】
【破破的桥、赵楚、胡淑芬、文冤阁大学士、周庆安 火辣点评】
【变态辣椒 激情漫画】
【世界虽大,可以《晓说》】
《晓说》为一档为高晓松量身定制的视频脱口秀节目,也是中国第一档全自由发挥的知识类名人脱口秀,由高晓松即兴说历史、评人物、论文化、谈热点、看世界,打造视频化的“高晓松专栏文章”。
《晓说》每期节目话题都深受网友追捧热议,自2012年3月起,每周五早8点于优酷视频准时播出,每集节目时长20多分钟。目前总播放量突破3.5亿次,创下网络播放奇迹,并且输出到高铁、民航客机、高速大巴以及浙江卫视等全方位媒体播出,创下多项纪录,培养了百万高素质“晓说迷”。
《晓说》引发了名人脱口秀热潮,但迄今未有能与《晓说》比肩者,究其原因,像高晓松这样具备家学渊源,横跨文理中西,驰骋影视歌坛,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又兼有入世情怀,愿意启蒙与分享的旧时代男人少之又少。因此,高晓松从一个文艺工作者蜕变为一名当之无愧的知识分子,被这个时代许许多多精神与热情尚在的人们寄予厚望。
我们欢欣鼓舞的有了第一艘航母,但不能跟兜里揣了把枪一样,上街见谁都不忿,瞪人两眼。我们的航母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形成正式的战斗力;我们的护航舰队,还需要很多年的发展才能与航母匹配;我们需要继续低调,需要和平地跟周围的国家平等相处。——《海上霸主航母(下)》
中国跟美国的关系,现在已经到了一种比较严重的地步,比苏联跟美国冷战时的关系还要严重。苏联是美国的对手,但是美国内政跟苏联无关,那时候没有一家美国工厂搬到苏联去,中国不但是美国的对手,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了美国内政。所以在大选里,被候选人们当作一个严重的元素拿出来弄。——《政治也娱乐—美国大选(下)》
第一代移民一定是爱祖国的,孙中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孙中山就是拿美国护照的。辛亥革命的时候,各种起义,各种暴动,从黄花岗到各个地方的,大批的爱国者都是最开始第一批出国的人,都拿着外国护照,或者拿着外国绿卡,但是他们深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血脉相连的美籍华人(一)》
淞沪会战是全世界最怪的一场战役……双方百万大军只在华界打,就是租界一颗炮弹都不能落,因为双方都不想得罪英美等西方列强……在苏州河以北,以及跟租界一条街之隔的华界里打成了一片废墟,整个上海闸北区100%的建筑都被摧毁了,虹口区的有70% 被摧毁了。但是在租界里,大家依然看好莱坞电影,依然歌舞升平……租界里西方军队在那儿站岗,规定中日双方不管谁进到租界都要缴械,不管是被追急了还是怎么着,只要进租界,就得缴械。——《抗战史上最悲壮的一幕——淞沪会战(上)》
《晓说》是一档为高晓松量身定制的视频脱口秀节目,也是中国第一档全自由发挥的知识类名人脱口秀。由高晓松即兴说历史、评人物、论文化、谈热点、看世界。《晓说》第一季共播出52期,总播放量突破1.3亿,最新更新至56期,创下网络播放奇迹。
《晓说2》收录了《晓说》最精彩、点击率 最多的12期节目,囊括了美国的民族文化、古代科举的奇闻趣事、印度的风土人情,等等。
本期点评阵容那个更加强大:张发财、破破的桥、郝舫、邵夷贝、文冤阁大学士、独眼 火辣点评,仍有变态辣椒的激情漫画。
国际视野更开阔,点评阵容更强大!
本书作者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书中所收各篇文章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口述”栏目。
口述资料因其亲身经历的独特性受到重视,本书通过亲友、亲历者的描述,使红色特工阎宝航、人民导演蔡楚生和红色间谍陈曼云夫妇等的传奇故事公之于众;使“共和国第一冤案”——潘汉年案、黄金运台之谜等历史事件跃然纸上;而通过“故都旧事”,使社会名流,如,海上闻人杜月笙、京剧名角周信芳等风采再现;而关于著名将领:末代“云南王”卢汉,“西北王”胡宗南等的往事也在其子女的记忆中重新得到梳理。
本书重现了这些历史人物生存的小环境,揭示的人物生平的某些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作者尽可能突出亲力亲为的特点,复原鲜为人知的言行细节,而不去纠缠于人物的功过是非,得到历史学者包括老专家的赞许。
《解闷儿》是作家张辰亮的首部散文集。
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张辰亮的知名度堪称业内翘楚。他为《博物》杂志撰稿,在网络平台“鉴定网络热门生物”、带领团队远赴深山密林拍摄自然纪录片……他的博学与幽默为他吸粉无数,读者喜欢他简洁又风趣的文字。
小亮写散文,秉承自己做科普时要“讲人话”、讲得好玩的风格,文字俏皮,笔下的人、物、事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总埋伏着几个词让你扑哧一乐。
这也是小亮一直追求的行文风格。他喜欢读汪曾祺的散文,自己写文章时也浸润着闲适、自在、慧眼独具的神韵。
在小亮的散文里,有他经历的各种乐呵事,生活中的有趣瞬间。原来,看起来挺严肃、偶尔“发疯”的狐主任竟有那么多可爱的侧面:
《寻找李建国》一波三折的故事里,那个耍小聪明、好奇心强的少年小亮;
《双节棍习练史》里,那个曾经身负弘扬武学重任的棍协掌门小亮;
《31岁男人的翻斗乐》里,那个被卡在儿童乐园迷宫里,思考人生的中年父亲小亮;
《中轴线桃花源记》里,那个误入歌舞大广场,一没留神也跟着节奏动次打次摇摆起来的下班的小亮……
王小波说:“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如果把人生当成一场考试,那我们就会为做错题而感到遗憾,为排名低过旁人而感到失落,为争名夺利、超越朋辈、光耀门楣而殚精竭虑,给心灵画地为牢。
但如果把人生当成一场独一无二的体验,得失输赢就都有意义。
你只是来体验生命的,什么都拥有不了,什么都留不住,不需要证明什么,更没什么是一定要实现的。
既然如此,你只要玩得尽兴,就好。
《你只是来体验生命的》作者李梦霁在本书中写下:
关于害怕、强迫、死撑……
关于旅行、工作、热爱……
她全然敞开,精准表达,
所思所悟通透入心,写己亦是写你,
相信会带给你温暖,抑或重新前行的力量。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Macro history)史观在国际史学界自成一家之言。在本书中,他生动地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各色人物,一支生花妙笔出入古今,游刃有余。疑似没有章法,却又恍若无数大手笔的绘卷,历历如在眼前……
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各种关系丛集交织,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本书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傅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将复杂变为明晰。
提到关系这一名词,我们就可以立即想到私人关系、家庭关系、利害关系、性关系、金钱关系、外交关系、乡土关系、人知关系、多重关系、双边关系、直接关系、微妙的关系、紧张的关系等等。这是一本随笔,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也渗入了某些“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的成分;不过和作者所著其他书刊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来,今日各种关系丛集,有令人无法抽身之感。
《湘西》作者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多数叙写的是下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现象,他把视点始终对准湘西的水手、士兵、妓女等贫苦大众。描摹这些自然生命在这片多情山水中的生活、劳动和生命的繁衍。他的湘西自然世界,是一幅清新明丽、美丽生动的风景画,挥洒着活力的健康人性则是这道风景中跳动的精灵。他的湘西自然美的世界,为人而设,为人而置,带有奇幻风光的景色是保持着原始形态生命的生活空间,这里的生命与这片山水浑然为一,山水便也充满了感情的成分和生命的活力。
本书以18位外国诗人的代表诗歌为引子,讲述18位诗人在爱情中的奋不顾身。
他们是聂鲁达,叶芝,里尔克,普希金,艾吕雅,茨维塔耶娃,艾米丽·迪金森,辛波丝卡,鲍勃·迪伦……
世俗刻薄而现实,无趣的人遍地都是。诗人却是振奋的灵魂,燃烧着纯粹的火焰,用一往无前的真诚去闯这个斑驳的世界,满足快活,骄傲笃定。
不管世界如何疯狂,永远记得我们纯真的样子。
◆ 编辑推荐
☆《翦商》作者李硕的勇气之作!一场思想之旅,一部学术自传
行读万里,不为自己设限的学术探索,政治史、社会史、文学史、法制史、边疆史、考古学,多维视角看历史;也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研究,东晋江 南、华北蠡县、北魏洛阳、上古关中、玉门关外、内蒙古、新疆、西藏,甚至霍布斯时代的不列颠,都纳入视野范畴。
☆有洞见的学术思考,人性最难写,历史的灯火阑珊处竟然这么颠覆想象!
周幽王宠爱褒姒,背后暗藏了怎样的王朝政治洗牌?魏孝文帝偏爱士族,寒门官僚李彪为改变下一代的命运有多拼?拥有帝国最强头脑的东晋官僚,为什么会被“修道者”拖入政治“杀猪盘”?在缺乏退出机制的古代,女性一旦有婚外的感情,究竟得付出多大代价?当拉铁摩尔与晋商的驼队同吃同住,他又发现了商行怎样的经营密码?以及,游牧与农耕这两种文明,真的不能相容?
☆12篇导读,一次性将未曾透露的学术独白都讲给你们听!
本书包含12篇导读,将李硕性情的、孤勇的、有态度的、不为学术而学术的治学心路大公开,一睹史学鬼才是如何炼成的。李硕如是说:“那些导读文章,基本介绍了我对每个题目、领域萌生想法的过程……我为何能想到这些问题,并写出它们。”
☆葛剑雄、刘北成、刘苏里、罗新、梁文道、罗振宇诚意推荐!
“他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显示了他的天赋和潜力。”——葛剑雄
“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写《翦商》的‘学者李硕’是如何炼成的。”——刘北成
“饱含对人的最高度关怀,以及对人与地的深切体察。”——刘苏里
“原创力之强、想象力之丰富和学术兴趣之广泛。”——罗新
◆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史界鬼才李硕的勇气之作,视野广阔,兼顾政治史、社会史、法律史、思想史诸多领域:从周幽王的上古世界,到林则徐的晚清帝国边疆;从《真诰》中的“仙人”和修道者,到孝文帝时代的悲剧官僚;从一个个隐入尘烟的饮食男女,到法律史中危险而愉悦的禁忌之爱;从拉铁摩尔的北部行旅,到霍布斯政治学说吊诡的成因;从蠡县大食堂,到河西走廊尽头的汉代城郭遗址……从史实出发,12段学术游荡,12篇学术独白,史料梳理与故事构建之外,更洞察人心,努力还原时间深处鲜为人知的幽微与真相。
一根立柱,无光。两根立柱之间,有光。希腊建筑是一个无光、有光、无光、有光……不断交替的过程。造一根从墙上倾侧而出的柱子,让它谱出无光、有光、无光、有光的变奏:这是艺术家的奇迹。——路易斯·康
★PAGEONE文学赏首赏得主 青年作家周婉京长篇小说新作
亘古的建筑 交错的 光影 行影匆匆的人
一部关于“造房子的人”情感与自我的双城记🌃
石与木 血与肉 将湮灭而又终将永存的光
踩着立柱的间隙,踱过“有光”的地方,一个女人故事的开头,牵连出另一个女人的结局
命运,在有无之间旋转不休。
【内容简介】
建筑专业毕业的于晓丹陪着未婚夫张铎来到纽约深造,怀抱着简单的婚姻憧憬的她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和不得不面对的贫穷困境中偶遇了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廖世奇。廖世奇对建筑和艺术的独特见解深深吸引着晓丹,也使得他们陷入隐秘的情感之中。在异国他乡,青年建筑师们一起度过了一段恣意的岁月,而漩涡之下涌动的是复杂交错的情感暗流。
纽约分别后于晓丹的生活逐渐回到自己的轨道,而本来声名远扬的廖世奇却因身陷性侵丑闻不得不回国发展,旧日朋友们也再次在北京相聚。他们一面因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同行,一面因复杂的情感和各异的秉性貌合神离。于晓丹也在不断变故中意识到,浓情蜜意也许只是廖世奇一次一次故技重施的狩猎,是男性精英包裹在巧言令色里的糖衣炮弹,落入猎网的女性却不由自主投身其中,因嫉妒和爱情变得失去自我。
建筑的结构,也是人物的生命结构,走入一段生命经历,逐渐沉浸其中,成为观众,成为演员,窥得光怪陆离后的真相,最终走到出口,找到光照射下的自我。
【名家推荐】
婉京找到了一种新的书写方式,像做建筑那样“造”了一个小说。横跨语言与时空的壁垒,她通过一个有关建筑、有关空间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文学实验的无限可能。——陈嘉映(哲学家)
周婉京的小说总是真实犀利地展现了游走在当下不同世界中的某一类人的双重内心与挣扎。而这本《造房子的人》借助对“光”与建筑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并探讨了自我救赎的可能,引人入胜,启迪着许多思考……——张晓刚(艺术家)
建筑中嵌套着小说,小说中书写着建筑。光来自于自然,也来自于人心。周婉京《造房子的人》是一部极富创造力的杰出作品。——杨庆祥(评论家)
生命的意义远不止物质上的满足,对于精神的追求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即便身处平凡的自然或喧嚣的社会之中,一个有洞察、有情趣、懂生活的人也能获得精神的快乐与富足,寻到生命的真意。
本书围绕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意义选编了13位现当代名家的34篇散杂文,保持原作风格,还原名家对生活的感悟,旨在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味。青少年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树立正确而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独自走过悲喜》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散文合集。
书中作者情真意切地分享了七十余年的经历和感悟。谈孤独和压力,说成功与完满,话怀旧和喜悦;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胸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先生对人情世事、学术道德的公正谨严、诙谐有趣的思考。
当代都市人们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难免有焦虑、郁闷之时,孤独、苦闷之刻。梁晓声对于苦难的书写,亲情的描述,对小人物命运的关照,语言透露出的豁达、睿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照亮了很多人的人生之路!
★在纷乱的尘世中,我们渴望寻得宁静,渴望倾听自然的声音,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
★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我们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甚至怀念清澈的河流、静默的繁星、温润的雏菊。
★让我们生命的花朵静静绽放吧。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亨利·戴维·梭罗、约翰·缪尔、阿尔多·李奥帕德的作品是可以并存于书架上的自然文学典范。
自然文学是十九世纪发端自美国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以记录自然、回归自然、简单生活为主题的。当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美国的工业化迅速破坏着社会的惯有秩序、人们的价值体系以及自然环境。人们在工业化的迅猛进展中、在经济化的狂潮席卷下,感觉到日益加重的身心疲惫,也看到美好的自然景观的无力退却。在爱默生、梭罗的倡导下,和身体力行下,人们开始注意到自然和环境,认识到人不是万物之主,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后来,在约翰.缪尔、阿尔多.李奥帕德等的大力推广下,美国政府也认识到这点。罗斯福总统宣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公园,以及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保护环境,旨在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秩序。今天,中国也面临着当年美国的问题,对自然的发现和对心灵追索同样是我们所日益关注的。
[关于本书]
梭罗是简单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常年在自然中生活,漫游山河湖泊,体味自然的灵动,并以此为生命的重任。本书是和《瓦尔登湖》同期撰写的作品,主要记述了梭罗和兄长约翰一同乘自造的小船历时14天在康科德和梅丽马可河上的游览。原书文字较多,除了风景描写以外,还加有很多梭罗的对历史、政治、日常生活的联想,本书主要选取了风景的描述和心灵沉思部分。
水浒是一本黑社会小说,梁山是个黑社会组织。“替天行道”的玫瑰色彩只是为了掩盖好汉们的暴行,个别好汉的正义行为,并不能否定梁山组织整体上的掠夺性暴力团伙的本质。这是《“黑”话水浒》这部书的出发点和主旨。作者从黑社会这个独特的视角重新演绎了水浒人物和故事,并将水浒解构为10大主要人物和4大重要事件。
十大代表人物分别是:宋江代表黑帮老大;吴用代表黑帮军师;卢俊义代表黑帮的二把手和被梁山自己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李逵代表老大的走狗、坏的黑帮小弟;燕青则是忠诚的部属、好的黑帮小弟;林冲是好的黑帮人物的典型,也代表了被黑暗社会逼上梁山的一大类人(其实梁山上反而凤毛麟角);武松则反映了善良单纯、本质不坏的年轻人的黑社会之路;柴进代表了纨绔子弟、前太子党的黑社会之路;而关胜是进入黑帮的前政府高官的代表;石秀则代表了为摆脱自己宿命而走上黑道的底层劳动人民。这10个人基本上可以囊括黑帮组织主要有代表性的人物。
四大事件是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曾头市和石碣受天文,基本上概括了梁山这个黑帮组织从发展、壮大到领导层和路线转换,及达到巅峰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