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透壁》简介:

本书为作者二十年来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涵盖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主要面向、十六

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

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

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

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在经典

个案之后,另有同类型其他实例的介绍与比较;而“延伸议题”则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

摄影图片,归纳整理中国古建筑之基本欣赏知识。最后并附中国古建筑常见术语词解。

————————-

过去每当我和梁思成先生谈到他做学问的事时,他往往只淡淡的一笑说:“这只是笨人下的笨功夫。”

今天当我看到乾朗的这部《巨匠神工》时被惊呆了,不禁想起了梁公说的“笨人下笨功夫”的话。乾朗不

仅受过深入的建筑学专业训练,近二十年来更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中国古建筑有了亲身的领会和体验,因

而他才有可能将中国古建筑中最经典的作品挑选出来介绍给读者。本书又不同于一般的读物,乾朗每调查

一处古建筑时都是用全身心去体察的,书中的数十幅图画即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因此他可让读者用眼睛走

进古建筑,而这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最可贵的是,它不仅供业内人士用,更是面向广大的社会人

士、所有非建筑业的朋友们。 ——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作者

《穿墙透壁》摘录:

然而中国建筑之特性也是民族性之呈现,梁思成指出,中国建筑中用木材,乃出于中国人之性情,不求原物长存,服从自然自灭只定律,视建筑如被服舆马,安于兴亡交替及新陈代谢之理。刺猬精辟之论,然亦表明中国建筑不求久存所引起的研究困难。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 2.不求久存,其实是当时技术不发达,不明白如何久存,缺乏某种长远意识? 因而,中国建筑的取材与择地,常因地制宜且就地取材,不过度伤害自然,因势而生。历代一脉相承,千年的建筑仍为后世所绳,明清的匠师仍因因循唐宋的设计思想。不明所以这,尝论中国建筑缺少变化,实则一大误解。中国建筑之变,不在皮相与技巧之变,而是深刻的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此为一种超越的设计观。中国建筑内涵深厚而形神皆备,它具有许多特质。在技术方面善于运用木结构,将木材技术发挥到极致,为世界其他文明所罕见。

《穿墙透壁》目录:


导论
神灵的殿堂
帝王的国度
众生的居所
中国建筑术语词解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 · · ·